公司郑重承诺:所有推荐期刊均正规合法,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论文出刊后,在网上均可查到。24小时热电:18600918078

走向总体艺术的城市空间艺术季

首页    建筑工程论文    走向总体艺术的城市空间艺术季

要: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正在提升综合竞争力,与其他全球城市相比,上海还存在许多差距,需要重视文化的软件和城市竞争的软实力。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认识到城市更新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自2015年起共同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至今已举办三届以滨水开放空间更新为主题的城市空间艺术季,成为了以城市、建筑、公共艺术为主题的上海市公共艺术双年展,超越了传统的展览,超越了建筑、空间和艺术,预示着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策略正在走向总体艺术。

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文化;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公共艺术;城市更新;滨水开放空间;总体艺术

 

长期以来,上海比较聚焦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并重视城市的建设方面,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地位并不清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使上海的全球城市竞争力得到快速的提升。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也正在努力向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概念在2007年开始成形,于2011年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目标写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⑴。上海“2035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规划和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规划对城市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89年上海首次举办现代美展,为双年展做了铺垫;1996年创办上海双年展,到2018年已举办了12届,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双年展之一。尽管2002年的第四届上海双年展以“都市营造”为主题,引入了城市空间和城市建筑,但是城市和建筑仍然没有被正式纳入双年展。201310月举办的“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吸引了国内外建筑师、艺术家的参加,成为上海首个建筑双年展,同时也推动了徐汇滨江的发展和工业遗存的利用。这届双年展对徐汇滨江的文化活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西岸成为了上海的艺术中心之一,201911月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落户西岸标志着文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力。

文化代表了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和走向未来的理想。上海“2035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关于城市性质定位,围绕城市文化曾经专题讨论多次。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在20151128日专题发布了《关于“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内涵”的前期研究提纲》,研究提纲指出,根据本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发展升级态势,提炼与提升文化内涵,已成为塑造新型全球城市的关键依托'(见图1)。

上海“2035总体规划”确定了上海作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及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上海比较重视文化的硬件方面,而文化的软件和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纽约、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不仅在经济和金融发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方面也是如此。据统计,上海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电影院、音乐厅、书店等的数量上已经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相当,甚至公共图书馆和电影院的数量已超过纽约和伦敦⑵。但上海主要的短板在软实力方面,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124座,剧院及大型音乐厅115座,以及172座影剧院、83所艺术表演场馆、238座图书馆、24座文化馆、208家艺术画廊和44处音乐表演场地2,其中许多都具有国际一流水准,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驻场剧团和乐团,相当一部分演出要靠境外的剧团和乐团。上海已经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节和各种庆典活动,但是总数几乎只相当于纽约、巴黎、东京、悉尼的1/10。此外,上海的创意园区开始岀现去创意化的趋势,大多以餐饮和商业为主。上海的创意产业就业人口仅占城市人口的7.4%,而伦敦占12%,东京占11.2%[3]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与其他全球城市相比,上海还存在许多差距,据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发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上海排名第9,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旧金山、柏林、北京、洛杉矶、上海、罗马。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上海排名第9;文化教育方面,上海排名第9;但是在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市场、文化经济发展、文化全球影响方面,上海无缘世界前十4。根据日本森城市战略研究所所做的“艺术家视角的'全球实力城市'评价”,上海的排名在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从全球第19位提升到第17位,最高在2013年达到第135

由伦敦市长办公室发起的关于城市文化和未来发展的全球性倡议《世界城市文化报告2012》指出,“世界城市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与它们在金融和贸易方面的重要性等同。”⑵每个城市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都创造了自己的模式。伦敦在2007年启动了“活力城市”(UrbanBuzz)项目,与伦敦市长计划协同,直面城市的挑战,对复杂的社会结构进行干预,对社会网络进行重新配置,创建可持续发展社区,推动社区参与,推行低碳生活(见图2)。其实际上是一种民间自下而上的城市空间更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改变思维方式,创新方法并留下永恒的遗产;并涉及旧区改造,营造场所,开发泰晤士河口地区,创造新颖的、丰富社区文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团。

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认识到城市更新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受英国伦敦“活力城市”项目的启示,2014年年初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主导下,学术界和规划管理部门认为,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应当是地区的、国家的、全球的文化中心,应当有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地标。上海具有悠久的建筑文化传统,也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发祥地。建筑也是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应该效仿威尼斯举办艺术和建筑双年展。许多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双年展也都把建筑列为展览的内容,创办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是艺术的风向标,1975年起设立建筑展,正式创办于1980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也已经成为国际建筑界的最重要的风向标,对推动世界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每届建筑双年展都会设定一个主题,关注当代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普遍性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会议决定,专家于20143月向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致函,提出重视城市文化,整合上海城市雕塑展、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静安国际雕塑展、全国大学生公共艺术展等,将其改造成为以城市、建筑、公共艺术为主题的上海市公共艺术双年展,成为带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创建可持续发展社区、提升上海整体形象的城市活动。公共艺术双年展可以推动各个地区的参与和群众的参与,不仅是展览,也是城市广场、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和城市雕塑的发展契机,其超越了传统的展览,超越了建筑、空间和艺术,成为了上海的文化地标。经过批复后,任务下达于文化局和规划局,并最终确定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简称“SUSAS”)。以上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下简称“艺术季”)的缘由。艺术季的目标实际上是成为一种总体艺术,将静态的展示转换成动态的公共空间领域,整合建筑和城市空间,综合景观、公共艺术、舞台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领域。

城市空间属于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表现,城市空间整体地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历史演变、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管控能力和市民素质。作为有温度的城市空间,文化和艺术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季由上海市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今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从第一届起就成立了由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设计、公共艺术、策展、传播学、社会学和出版等领域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6,并在2019年编制了《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明确了学委会的任务是“保障城市空间艺术品牌的专业性、国际性……为各项核心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专项评审”7。具体的协调工作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空间设计促进中心负责,学委会为了及时推进艺术季的策展等相关技术性工作,成立了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工作。

策展人和主题在第一届和第二届艺术季采用招标的方式,第三届艺术季则采用邀请策展人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切合艺术季的目标,切合城市空间环境。由于这三届艺术季的目的是推动黄浦江滨江地区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更新,因此以“卓越城市,魅力水岸”作为艺术季的主题,主展场则在涉及滨江的地区中遴选。2015年第一届艺术季的主题是“城市更新”,艺术季以城市规划、建筑和城市更新为主,展出的受众以专业人员为主,策展人是同济大学的伍江教授和哈佛大学的莫森•莫斯塔法维(Mohsen Mostafavi)教授,主展场利用徐汇滨江的工业厂房。第二届艺术季的主题是“连接”,由同济大学的李翔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的方振宁教授和意大利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共同策展,主展场设在浦东滨江的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第二届由于方振宁教授参与策展,邀请了许多艺术家参展,增添了许多公共艺术的内容,更为面向公众,作为总体艺术的艺术季正逐步清晰地表明,艺术季已经成为总体艺术的实验场。

第三届艺术季的主题是“相遇”,相遇将视野拓展至公共空间艺术,与艺术作品的相遇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艺术的交流、人与水的交流、人与城市空间的交流,投射出我们所在的共同世界,我们在发展和正在建构的世界⑷。策展人北川富朗是国际知名艺术策展人,他也是瀨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发起人与艺术总监。第三届艺术季以艺术作为上海滨江未来的起点,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巴西、瑞士、意大利、荷兰、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喀麦隆等国的艺术家参展(见图3)。规划建筑板块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教授策展,阮昕曾在澳大利亚悉尼执教,熟悉悉尼城市建设,悉尼的滨水空间更新具有国际影响力(见图4)。第三届艺术季主展场设在长5.5 km的杨浦滨江南段观光带,那里有大量的工业厂房,为滨江腹地,可以植入公共艺术,使硬质的工业环境得以转化。除主展外,上海各个区还有与滨水空间相关的13个城市更新实际案例展。艺术季自2017年起,还主办了SUSAS学院的公共艺术活动,包括学术交流、市民宣传、儿童教育等。

第三届艺术季以滨水开放空间为主题的规划板块以及16件临展艺术作品设置在由近代英国建筑师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建造的毛麻仓库的一层和二层空间(见图5)。计划有25件由中外艺术家创作的永久公共艺术作品布置在杨浦滨江5.5 km的岸线上,使公共艺术成为主题的核心,每件雕塑都试图与场地融为一体,成为城市地景艺术,形成从静态到动态的公共空间(见图6)。

设置在毛麻仓库三楼和四楼的规划建筑板块整合了上海、悉尼和威尼斯的滨水空间经验,以9大板块、45个展项,演绎“三城记”,展现“水之魔力”,揭示水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对城市空间的主导作用。毛麻仓库在2017年的滨江贯通中,就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刘毓劫建筑师进行了改造,此次又根据艺术季的需要再度改建,同时利用北侧保留的辅楼作为会议的场所。

第三届艺术季由于艺术作品的制作滞后于预定的进度,艺术季开幕时只完成了8件艺术品,计划到20203月前共完成20个,征集作品的5个点位也有12件作品落地。一方面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也成为展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滨江环境和沿江的工业遗存也成为艺术作品的组成部分,成为独立的展品,使整个滨江地区成为对公众全天候开放的美术馆和艺术剧场。

第三届艺术季实际上是一场总体艺术的实验,将建筑、空间、艺术作品、展览、视觉艺术设计和演艺综合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上海船厂大船坞被用作开幕式和其他活动的演出场所。彩虹合唱团也专为开幕式创作了合唱套曲《相遇》(见图9)。

这届艺术季特别聘请同济大学章明教授担任总建筑师,领衔由11位建筑师组成的总建筑师团队,协调并设计艺术季相关的环境和建筑(见图7)。实际上,杨浦滨江环境的整治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讨论,在2016年正式启动,2017年实现了滨江带的贯通,并向杨浦大桥以北的黄浦江下游延伸。

19世纪中叶以来,国际上就有一股创造总体艺术的思潮,试图使艺术与现实结合,打破美的创造和现实的界限,将美术、戏剧艺术、舞蹈、诗歌和音乐加以整合。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这个词最早由德国作家和哲学家特拉恩多尔夫(Karl Friedrich Eusebius Trahndorff,17821863年)在1827年创造,然后由德国歌剧作曲家和理论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应用和推广⑸。实际上德文里总体艺术的原意是“总汇艺术”“综合艺术ntotal art,universal arto长期以来,总体艺术的理想从未消退,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包豪斯、风格派和大众艺术都竭力推动建筑与艺术、设计和工艺的联系。一些德语国家十分注重城市的形象,注重建筑与艺术的关系,瑞士从20世纪初就规定公共建筑造价的0.5%~2%应当用于艺术161 o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许多城市都重视公共艺术,使户外装置艺术直接进入城市街道或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蔓延在新建公共建筑的周边空间和广场上141,例如芝加哥的公共艺术项目“文化在行动”,使艺术成为人与人、人与空间环境互动的媒介(见图8)。

国际上也有专题的公共空间艺术展,例如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和“瀨户内国际艺术节”,以及德国的“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等。明斯特自19779.年起由州立艺术和文化博物馆主办“明斯特雕塑项目展”,每10年举办一届,每届100天,2017年举办了第5届。由艺术家在城市中自行选择场景做作品,城市文脉成为艺术家作品的场景和灵感的源泉,整座城市成为美术馆和艺术剧场。每届雕塑项目展都有一些作品得以永久保存下来,留存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口。

总体艺术在20世纪表现在世博会以及电影和大众媒体等领域,涉及现代的环境艺术、大地艺术、偶发艺术以及雕塑公园、主题乐园、游乐场等。2004年,意大利热那亚市获选欧洲文化之都,举办了“建筑与艺术1900/2004——建筑、设计、电影、绘画、摄影、雕塑的创造性世(Architecture&Arts 1900/2004 A Century of Creative Projectsin Building,Design,Cinema,Painting,Photography,Sculpture)展,其主题显然表明了建筑与设计艺术、电影、雕塑等的总体艺术关系⑻。而这些更说明了,总体艺术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整合趋势。

参考文献:

[1]荣跃明,主编.郑崇选,副主编.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5"十三五”时期上海文化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1-12.

[2]罗伯特•保罗•欧文斯,.世界城市文化报告2012[M],黄昌勇’等,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5.

[3]PENN A,etc.The Complete UrbanBuzz:Build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M].London,UK: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2009:22.

[4]卡特琳-格鲁.艺术介入空间[M].姚孟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岀版社,2005:7.

[5]FOSTER H,etc.Art since 1900:Modernism Antimodernism Postmodernism[M],London:Thames&Hudson,2011:860.

[6]FERNIE J.Two Minds:Artists and Architects in Collaboration[M].London:Black Dog Publishing,2006:18.

[7]姜俊.向明斯特学习[J].公共艺术,20176:8.Anon.Architecture,Kaleidoscope of the Arts[M]//Germano Celant.Architecture&Arts 1900/2004:A Century of Creative Projects in Building,Design,Cinema,Painting,Photography,and Sculpture.Milan:Skira,2004:3.

2020年6月19日 22:35
浏览量:0
收藏

征稿信息

联系我们

在线QQ:1842253757  2540950652  

              2856991884  2670225916

投稿邮箱:qikanfabu@163.com

               qikanfabu@126.com

联系电话:18600918078

联系电话:13011197350

 

24小时热电:18600918078(段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