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郑重承诺:所有推荐期刊均正规合法,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论文出刊后,在网上均可查到。24小时热电:18600918078

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首页    医学医药论文    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中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给出可实施的应对策略。方法该院20171月—20191月两年间在服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5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服用中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临床应用中药的过程中影响安全性问题的因素较多,诸如药剂过量与配伍不当等人为因素。在该院采取一定的干预策略后,患者在服用中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有所改善,不良反应率由1.12%减少至0.20%,说明干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P0.05﹚。结论药剂过量与配伍不当等因素是临床应用中药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人为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安全性;不良反应;有效应对策略

 

临床中对中药的应用比较广泛,人们为了身体能够得以良好的康复,越来越热衷于服用中药。其中,中成药与中药注射剂使用方便、疗效好,且不良反应极少。中药汤剂具有疗效确切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此选择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也比较多[1-2]。然而中药药材种类较多,基源繁杂,每一味药材都有自身独特的功效与适应范围,如果使用得不合理,则会造成疗效差的不良影响,且极易使服用者发生不良反应[3-4]。基于此,该文特对该院20171月—20191月两年间5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回顾性分析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为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两年间在服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5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该院在这两年间收治的服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5 009例,即综合服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率为1.12%56例入选对象的基本资料为: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在2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7±5.84)岁,轻度不良反应患者为12例,中度不良反应患者为34例,重度不良反应患者为10例;其中,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有19例,服用中成药的患者有18例,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有19例。56例入选对象对该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次研究由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

1)患者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治疗依从性较高;②纳入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完整;③纳入对所使用中药无药物过敏史和禁忌证的患者。

2)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器官病变、全身性代谢疾病以及其它干扰性疾病的患者;②资料不完整,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③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

1.3方法

56例使用中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将具体情况记录在册,然后以小组形式对不良反应的各个症状、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展开讨论分析。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为依据,采取相对应的干预策略,对干预后的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使用中药过程中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

患者使用中药过程中存在人为与药物两种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药物因素占比为28.57%,人为因素占比为71.43%,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后,人为因素得以有效控制,由药物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减少,患者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由1.12%减少至0.20%,说明对患者实行干预策略后的干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P0.05﹚。人为与药物两种诱发不良反应因素的具体情况见表1

 

2.2患者使用中药过程中的各类不良反应统计

该次研究的56例患者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有46例(82.14%)患者分别累及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与皮肤,另有10例(17.86%)表现为全身反应,具体数据信息、不良反应症状与累及系统情况见表2

 

2.3患者使用中药过程中诱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统计

该次研究的56例患者中,因使用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与中药汤剂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为18例、19例与19例,各占比32.14%33.93%33.93%,中成药中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材成分是蜈蚣与生地黄,中药注射剂中引起不良反应的注射液是丹参、炎琥宁、红花与痰热清等注射液,中药汤剂中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材成分是白术、茜草与鳖甲。

3讨论

在传统医学中中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分成中成药与中药材两大类型,一直以来中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医者越发注重传统医学,在不断的研究中中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也发生了很多安全性问题[5]。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在临床中对于中药的应用比较普遍,但由于受到人为或药物因素的影响,患者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影响了治疗疗效。因此,关于使用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该文基于选取的56例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针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做出了以下整理。

3.1临床应用中药时应注重中药的配伍问题

中药汤剂的配伍应遵循“七情原则”,在合理配伍的情况下,才能减少毒性,各个药物才会互相协调,药效才能得以增强[6]。在实际的应用中,西药可以与中药联合应用,合理配伍可以增加疗效,并拓宽治疗范围,不合理配伍不仅无法发挥出实际药效,且会影响到用药安全,从而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基于此,医师应当多钻研西药成分,了解其化学特征,同时加强对中药的研究,这样才能遵循好配伍原则,合理组方,实现不同药物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并增加治疗疗效[7-8]。有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应当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煎煮,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3.2临床应用中药时应注重对中药的合理使用

所谓合理使用,就是要坚持“辨证施治原则”。该原则在临床中药的应用中十分关键。该原则要求医师能够以来院治疗患者的病症与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对症下药的策略,做到根据症状的轻重缓急来加减用药量。这就要求医师必须对各个药物的药性有熟练的了解,并知晓每种药物的功效,在实际的用药中,医师才能把握好药物的用法、用量、性能以及功能主治,对药用特点明确了解,做到准确且合理的用药,如此才能真真正正地达到药到病除与救人治病的目的[9-10]。此外,医师要综合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药物的用量与使用方法,还要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做到严把用药关,如此才能有效地避免患者超量使用或是滥用药物现象的发生,使用药疗程得以有效控制。这样才能提高药物治疗疗效,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临床应用中药时应注重对中药相关知识的宣讲与不良反应监测的问题

对中药相关知识做好宣讲工作,让人们对于中药的有关安全性问题有所了解,改变人们对于中药的认知,以更正人们认为中药无毒的传统观念,从而对中药有更加确切的认知,让人们提高辨别中药不良反应的意识,正确认识中药疗效,这样才能够做到对于不良反应的提早预防,并减少服用中药后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还要注重不良反应监测的问题,这是临床应用中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院方可以针对服用中药后的不良反应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报告制度,以对不良反应做到正确认识与及时的了解,及时反馈不良反应的有关信息,以防漏报现象的发生。这两项工作相结合,可以做到提早预防与提早治疗,并有效地减少患者使用中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了以上两项工作外,医院还须不定期对临床药师与医师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报告质量,将不良反应以数据库的形式建立起来,以加强对合理用药的指导,进一步保证用药安全性。

该次研究为了探究临床中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给出可实施的应对策略,该院20171月—20191月两年间在服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回顾性分析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服用中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该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应用中药的过程中影响安全性问题的因素较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人为与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占比为28.57%,而人为因素占比较高,为71.43%,因使用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成分为蜈蚣与生地黄)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有18例,占比为32.14%,因注射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的注射液是丹参、炎琥宁、红花与痰热清)与服用中药汤剂(导致不良反应的成分为白术、茜草与鳖甲)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各有19例,占比均为33.93%。在该院采取一定的干预策略后,患者在服用中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有所改善,不良反应率由1.12%减少至0.20%,说明干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P0.05﹚。孙婧[10]的研究中曾指出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药剂过量、配伍不当、用药与该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基于此不对症、药物具有毒性与煎煮或炮制方式不得当等安全性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药用药安全性的因素较多,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4年之前的1.26%下降到2014年后的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行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综上所述,药剂过量与配伍不当等因素是临床应用中药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人为因素,此外,药物因素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中药的合理配伍、中药的合理使用、注重对中药相关知识的宣讲与不良反应监测等相应的应对策略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结合实际问题对实际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力.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J].系统医学,2017,2(6):113-115.

[2]宋秀芬.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3):194.

[3]田晓军,陈韵霞.中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9):7708-7709,7711.

[4]张永红.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68.

[5]赵景菊,赵锦,刘保良,等.老年患者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80-82.

[6]孟贤.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4):143-144.

[7]李睿,曹唯仪,唐旭东,.中药新药早期临床安全性评价思路初探[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24):2799-2803.

[8]乌日娜.中成药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实际状况及其应对应对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9):169.

[9]郭晓梅.探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临床研究,2016,24(5):179-180.

[10]孙婧.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处方药,2016,14(9):38-39.

2020年7月16日 15:15
浏览量:0
收藏

征稿信息

联系我们

在线QQ:1842253757  2540950652  

              2856991884  2670225916

投稿邮箱:qikanfabu@163.com

               qikanfabu@126.com

联系电话:18600918078

联系电话:13011197350

 

24小时热电:18600918078(段编辑)